讀享網 > 書系介紹 > 成功生涯系列 > 超低風險理財法
超低風險理財法
作者:吳燕凰
繪者:
譯者:
叢書系列:奧林專區成功生涯系列
書籍編號:OLCA003
ISBN:957-98262-7-7
202頁 / 平裝 / 21 cm × 14.8 cm
出版日期:2000 年 11 月 25 日
定價:220元 / 優惠價:198

懂得風險就能致富!
 

  經濟風暴席捲全球,許多投資人都陷入被套牢的命運,主要肇因於缺乏風險管理的概念。本書特別針對各項理財工具做分析--銀行存款怎麼存才划算?如何選擇適合自己財務的共同基金?如何利用信用卡生財、避風險?理財套餐中的玄機?如何利用互助會賺高利、避風險?股票、寶石、外匯、小額債券如何運作?

  讓你盡早作好人生各階段的理財計畫!

 

【延伸閱讀】
  ※  不景氣中的70條生存法則,成功生涯系列。
  ※  網路創業成功的秘密,成功生涯系列。

【關於作者】

吳燕凰

 

  自創「生活提案」另類寫作風格,盡情享受生活中的百變滋味,喜愛旅遊、沉於觀察,深深覺得「生活裏處處是質疑,或許沒有絕對的答案,但是可以尋找出比較正確的處理態度與方法。」而健康的生活態度、正確的生活方法一直是作者的寫作來源:「我喜歡這種一路追尋的快樂!」

  生活中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唯有想像的難題無法解決。從【如何在30歲以前購屋】、【在家上班萬萬歲】、【做個買得起房子的女人】、【如果你想移民】、【城市女子的四個大夢】……等,每本書都為讀者提出許多有效的態度與方法。

  目前除了寫作,並與SCOTT LEE成立(思考特視覺溝通),從事商品設計與品牌行銷創意,吳燕凰深信:「用對方法,人生一大半的問題幾乎不存在!」

 

 

懂得風險就能致富!

文╱吳燕凰

 

開始寫這本書時,是春天。

 

有道是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的確叫人振奮。

過去,小女子我,對錢不在乎,花錢無所謂,可是萬萬沒想到,我竟然寫過一些與「理財」有關的書,要寫與理財有關的書,肯定要對金錢很有概念,我是什麼時候開始對「金錢」言之有物的呢?世界上有許多事物,皆因需要而了解,就「理財」而言,我恐怕也是如此吧!

「理財」是愈早愈好,不論是哪一流派都相當肯定財富來自「時間」與「複利」的相輔相乘,這雖然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但是人們對「時間」往往缺乏耐心,至於「複利」的魔術變化,也因為缺乏「時間」的推波助瀾,最後雷聲大雨點小,而看不出任何神奇的地方。

人們總是抱著買彩券的心態去理財,如此又如何能與「財富」天長地久呢?

每個人都清楚「理財」的時代意義,甚至有人譏諷X世代的人,說我們是「孝順的最後一代,被拋棄的第一代」;「養兒防老」?最好你想都別想!

我覺得我不是X世代的人,倒比較像是「三明治世代」的人,被父母與兒女包夾,同時困在傳統與新思潮的混沌不明中,理財對我輩而言,真是重要得不得了。

在學習理財的過程中,相信大家都繳了不少學費,在諸多慘痛的過程中,我理出許多人的失敗經驗,泰半有下列幾個通病:

1.理財知識不足,卻選擇高難度的理財工具。

2.只在乎賺賠,而不設立「停損點」。

3.永遠只有短期目標,缺少長程規劃。

 

當然,以上三點,也曾是敝人我經常累犯的錯誤,值得慶幸的乃是我「知錯能改」,肯認真去學習「理財」這門功課,而不致於繼續擴大錯誤,或一路錯下去。

在之前,我曾寫過【如何在三十歲以前購屋】、【做個買得起房子的女人】、【女人財富新主張】等三本與理財有關的著作,如今再次著手寫這本書,心境上反倒有一種相當自在、舒服的清明,為什麼呢?

因為,我愈來愈相信「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人人都知道「理財三分法」,以為只要做到風險三分法,短期求利,長期固本,便能一本萬利所向披靡,其實這只是個原則,要能真正玩弄風險於股掌問,一定要從三方面著手:

(一)投資工具的風險評估。

(二)個人財務的風險評估。

(三)懂得利率轉嫁的技巧。

 

三者兼顧,面面俱到,必能嚐到致富的滋味。

 

【超低風險理財法】一書中的案例,故事主角多數是上班族,每一篇章都推介一種超低風險的理財組合,讀者可以根據個人的喜惡,以及對理財工具的瞭解,進行不同的理財實驗,不但薪水能夠致富,同時也可以隨著生涯角色的轉換,完成各階段的理財目標。

【超低風險理財法】一書同時強調一些不一樣的特色:

 1.很多理財書,把你想要富有的心,撩撥到最高點,可是接下來你卻不知如何安置滿腔的欲望與衝動,而本書絕對沒有煽風點火的作用,只是讓你清楚、透徹每一種投資工具的意義、恃性、風險,以及如何入門。

2.市面上的理財書,泰半生澀到讓讀者苦不堪言,看完之後,連原本懂的也完蛋了,好慘喔!本書用一種砌磚的原理,條理分明的告訴你你想知道的知識,同時秉持給你釣竿、教你釣魚,卻不給你魚(明牌)的精神,讓你心領神會,血路通暢。

3.理財原本是一件有趣的事,但是百分之九十九的理財書索然乏味,叫人欲閱乏力,我希望這本書至少有點人味,不苦不澀,和你有共同的頻道、共同的語言。

 

任何一種學問,都必須先當傻瓜,之後才有聰明的機會。在閱讀理財書籍時,讀者往往太聰明了,不願經歷「傻瓜」的階段,很想學會理財,又往往把買來的書束之高閣,省略學習、吸收、沈澱的過程,直接參與理財行動,結果就像一個三歲小孩拿著刀子,雖然拿得極為穩當,卻教人膽顫心驚。

千萬別忘記,專業才是規避風險的最好方法,否則,你只可能有「可觀」的經驗,而沒有「可觀」的財富。

自序:懂得風險就能致富

適合18歲至25歲的理財方法:
☉銀行存款 非常存款非常SMART
☉共同基金 不買基金你就落伍了嗎?
☉信用卡 「信用」卓越「卡」好用
☉理財套餐 你非吃這「套」嗎?
☉搭互助會 利息要賺風險也要避!

適合25歲以上的理財方法:
☉購屋 買房子你一定辦得到!
☉小額融資 你懂得借錢賺錢嗎?
☉股票 買什麼?何時買?何時賣?
☉小額債券 一萬塊也能投資債券!
☉外匯 地球村理財時代來囉!
☉寶石投資 肯學習才有獲利空間

給上班族的理財建議:
☉珍惜時間 理財時間和時機
☉雙薪理財 薪心相映相偕到老
☉年終將金 親愛的,是誰把年終將金變大了!
☉四十退休 善用十倍速理財好退休

理財套餐

每天打開信箱,滿滿的信,朋友寄的沒幾封,倒是各種全融商品、郵購型錄、傳單厚厚一疊,令人目不暇給。身為現代人,幸運的是有很多資訊可以運用,不幸的是資訊多得無從選擇,難怪有人說:太多的資訊是一種負擔。

葆莉是個賢慧的家庭主婦,一早送走了先生、孩子,再做完固定而瑣碎的家事,接著該如何打發時間,就成為她最大的煩惱,成天窮打算,囚泳在信用卡用戶專刊、郵購型錄、廣告傳單中,渴望自己能藉由這些訊息,掌握理財機制,好好打理老公那份死薪水。

 

理財套餐對誰的味?

葆莉是A銀行的信用卡戶,某天她在信箱裏收到該行的廣告傳單。

「咦,好像挺不錯的耶!每個月繳七千多元,既有存款、又有基金、壽險保障!」

葆莉看了非常心動,她老早就想為夫婦倆的退休做準備,可是那麼一點薪水,七減八扣下來,不透支就謝天謝地了,哪還敢奢望存老本呢?

「看起來是不錯!」晚上先生下班回來,葆莉迫不及待把傳單給丈夫看。

「可是,這每一項產品我們都不熟悉,怎麼知道它到底划不划算?」

夫妻倆七嘴八舌,實在不了解這些琳瑯滿目的「理財套餐」到底好在哪裏?葆莉不願做困獸之鬥,於是抱著資料,上門求助學財務管理的姊姊。

姊姊不愧是學有專長,果然條理清晰地說出「理財套餐」的優缺點。

優點:
1.專家幫你組合、搭配,投資者不必傷腦筋。
2.定期定額,預算容易拿捏,同時可以強制儲蓄。
3.組合產品之風險皆為中下,屬於比較沉穩的投資方法。

缺點:
因為是組合式的產品,消費者不易了解每一樣產品的原貌。

「理財套餐」是一種時代產品,隨著社會的嬪遞而產生,高齡化、小家庭、存錢不易,都是推波助瀾的原因,目前市場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套餐」,同時針對人生各階段,設計的訴求點也不大相同,舉凡什麼「青壯族」、「粉領族」、「銀髮族」、「粉領族」;「教育年金」、「退休準備」、「遺產節稅」、「身後尊嚴」……等,名目多如過江之鯽,消費者一個頭兩個大。

其實「理財套餐」的立意很好,考慮到目前國人的儲蓄率降低,而未來又將面對高齡化的社會壓力,這種全新的理財組合,不必一次拿出很多錢,定期定額的方式,非常符合現代人「既要現在活得好,也要老來沒煩惱」的雙重要求,只是消費者所要考量的是,這些組合起來的價格,是否比個人單項購買來得划算?

 

逐一檢視組合內容

消費者最常看到的「理財套餐」,不外是將定存、基金、壽險、年金保險組合搭配。因此不管是何種組合,消費者應先逐一單項比較。

譬如某銀行推出一項「理財套餐」,組合條件如下:

存款:綜合存款最低存入金額十萬元。

基金:每月定期定額國內基金三千元、國外基全三千元,含手續費每月扣繳六千一百二十元。

保險:定期壽險一百萬(含重大疾病給付),加意外險二百萬,再加住院日額一千五百元,每月扣繳保費一千零五十元。在仔細比較之下,存款和基金並沒有任何特別優惠的地方,即使是單獨申購基金亦然,看起來好像保險的學問比較大,讓人有撿到甜頭的錯覺,但是理財不能用看的,一定要好好地算一下。

以三十歲的男性為例:二十年100萬的定期險保費是4000元、50萬的重大疾病保費是2350元、100萬意外險是2400,日額給付1500保費是2895元,一年共繳11645元,月繳1025元,在保險部分,「理財套餐」並未比較划算,可是消費者若算,還真以為自己撿到大便宜。

許多業者強調,「理財套餐」並不主張突顯產品一些不懂得理財的大眾,擁有簡單、方便、安全的投資管道,至於消費者是否要依賴「理財套餐」來處置自己的金錢,端視消費者的性格、理財能力來決定。

 

吃「套餐」不如「單點」

葆莉在聽了姊姊的說明後,對「理財套餐」有了明確的認識,儘管如此,卻仍疑惑自己是否有能力選擇投資工具,自行理財。

姊姊知道葆莉的盲點,於是著手教她如何擬定「理財計畫」。

理財的先決條件不是有錢沒錢,而是先分析個人目前的狀況,再則對自己的性格有所了解,基於這兩個條件,再擬定短、中、長期的理財目標,根據目標的難易、大小,再擬定選擇何種投資工具與投資年數。

譬如葆莉很想每年出國一次,預估一家三口的費用約新台幣10萬元,現假設預期報酬率為月利率1%(年利率12%),則每個月應儲蓄多少錢?

 n=12 i=12% 查(終值月付利率因子表)得知係數為12.6825(此係數意義為如果每個月存1元,一年後的本利和為12.6825元,因此若欲得到10萬的本利和,則每月則應儲蓄100,000/12.6825=7,885。

從上面的式子算出一年想要儲蓄十萬元,則必須選擇投資報酬率12%的投資工具,而且每個月必須投資7885。反過來如果每個月只能存5000元,則必須延後達成日期,需要十九個月。

透過樣簡單的試算,可以發現決定理財規劃的三個要素:1.儲蓄能力 2.時間 3.投資報酬率。當消費者在面對五花八門的「理財套餐」時,不妨從組合產品的原貌,以及以上三個要素為著眼點,思考其可行性。

 

讓數據幫你說話

葆莉一直不放心把錢放在銀行裏慢慢被貶掉,於是看中一組「理財套餐」,內容條件是定存六十六萬,並將六十六萬定存所產生的利息用來買三千元定期定額的基金,看起來很不錯,但事實又如何呢?

假設銀行定存利率為6.5%,則66萬擺在銀行裏,一年下來,累積42900的利息,均攤在十二個月中,每個月有3575的利息收入,比較定期定額的3000元,定存的收入恐不止於此,與其加入「理財套餐」,不如將定存、定期定額分開申辦,如此每月尚能多出幾百塊錢。

葆莉深入了解後,往後看見任何令人心動的方案,總是先拿出紙筆、計算機來精算一番,得到使人振奮的數據後,再思考其他如負擔能力、時間、預期報酬率等的相關問題。

 

【行動小百科】--解讀你知道卻未必了解的理財資訊

★理財套餐避免「小菜」太多★

台灣的基金熱有如夏日焚風,投資者要能保持清醒,否則昏頭昏腦之下,恐怕無法辨識「牛肉」在哪裏。目前金融業十分流行以定期存款利息轉嫁投資基金上立意不錯,然而投資人也不能「照單全收」,有幾點特別值得注意:
1.利息轉嫁投資的基金產品是指定的,還是投資人可以自由選擇。
2.檢視銀行提供的優惠是否惠而不實,應鎖定基金本身的報酬率、風險、過去績效,審慎評估,以免主菜沒什麼、小菜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