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享網 > 書系介紹 > Carol作品集系列 > 學齡前教育—蝴蝶.走走看看:關於孩子的生活、教育與學習
學齡前教育—蝴蝶.走走看看:關於孩子的生活、教育與學習
作者:奧林文化 & 大穎文化 總編輯 謝淑美(Carol 謝)
繪者:
譯者:
叢書系列:大穎專區Carol作品集系列
書籍編號:CP001
ISBN:978-986-6407-06-2
200頁 / 平裝 / 22 cm × 16.8 cm
出版日期:2009 年 07 月 31 日
定價:280元 / 優惠價:252

《荳芽.不上安親班》暢銷熱賣之後
Carol 再度提出對孩子的生活及學習的主張

 

 

  做童書的出版社總編輯Carol謝,因為長期出版繪本及觀察台灣的教育現象,同時也以本身陪伴兩個女兒荳芽、蝴蝶的經驗,陸續以寫書及部落格的方式,提出了許多發人省思的教養理念,吸引了眾多家長及老師讀者的注意,至今Carol謝所提出的有關孩子的生活及學習各方面的主張,早已成為眾多對教育深感憂心、困惑的家長必讀的教養指南。從Carol謝所經營的親子部落格【荳芽.蝴蝶.Carol的美麗花園】每日的高人氣流量及讀者的熱烈迴響,便可約略窺見Carol謝的新穎教育理念對現代一般父母的影響力。

  繼去年暢銷熱賣的荳芽.不上安親班之後,Carol謝再度書寫本書,提出更全面的教養迷思討論。在書中,Carol以既感性又理性的文字討論到各式教養的議題,包括:如何引導孩子自小養成良好的生活常規及學習態度及美好的品格、如何引導孩子在生活裡學習、孩子中英文的學習方法及觀念問題、孩子的學校如何選擇,以及如何在現在混亂的教育環境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孩子學習成長的路⋯⋯每一個議題都是大家困擾已久,深感興趣的熱門話題。

【關於作者】
謝淑美(Carol 謝)


  是個既鐵血又溫柔的媽咪,
  有兩個貼心、可愛的女兒──六歲的荳芽和兩歲的蝴蝶。
  是個既叛逆又孝順的女兒,
  有一對支持她做所有事的慈祥父母。
  她說,因為有爸爸、媽媽和兩個女兒,所以她才會寫出這本書裡的文章。
  現為奧林文化&大穎文化總編輯。
  在出版界十幾年,
  全世界暢銷的《誰搬走了我的乳酪?》即是她引進台灣的。
  著有尋找快樂的紅蘋果》、《點滴袋上的畫》、《孩子,我應該留什麼給你?》、《荳芽.不上安親班》、《蝴蝶.走走看看:關於孩子的生活、教育與學習》。
  「父母學習成長教室」和「孕媽媽學習成長教室」講師。
  個人部落格--【荳芽.蝴蝶.Carol的美麗花園】

 

【序】
吃飽、睡好、玩夠⋯⋯其他的再說   

文 / Carol 謝        

 


  有一天,我看到一個朋友的MSN標題是:寶貝今天開始上課囉⋯⋯
  而我知道這個朋友的孩子才剛滿一歲。
  我問:要上什麼課呀?
  我很好奇一個這麼小的小小孩要上的是什麼樣的課程呢?
  朋友回我:沒有啦⋯⋯就是讓他去玩一玩⋯⋯
  從「上課」到「玩一玩」,這中間的意義落差其實很大。我很不死心的一再追問到底是玩什麼呢?最後得到的答案是要去上一些感覺統合、左右腦開發兼音樂和畫畫的課。照朋友的說法是「一堂課四十分鐘,就是讓孩子去玩個四十分鐘嘛,也不是真的要他學什麼⋯⋯」
  我很雞婆多事的跟我的朋友抬槓了起來⋯⋯
  首先,我們得釐清「玩」的定義是什麼?
  我記得我小時候有時是自己一個人玩、有時是跟一群左鄰右舍的小孩玩,爸爸媽媽不會閒到沒事還幫我安排玩伴;我們這一秒玩家家酒、下一分鐘爬樹,中間可能還穿插看書或鬼畫符的一陣亂畫,沒有人會規定我們每一項玩具要玩多久。所以,簡單的說來,要讓一個孩子「玩」的意思應該是指讓這個孩子在自由意志下選擇玩伴、決定玩的型態和內容、高興玩多久算多久。孩子透過每日多變的、不可預期的各式玩具或玩法,逐漸鍛鍊出嫻熟掌控肢體的能力、開發出記憶及思考的諸多腦部潛能,同時也累積出人我互動的處理經驗,然後,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跟這個世界對應的方法和能力⋯⋯
  試著想像一下這樣的畫面—大人(媽媽或是老師)拿著碼錶對孩子喊:計時開始!從現在開始四十分鐘,你只能玩積木,或者是唱歌、跳舞,或者是看著在你面前不停歇的閃字卡⋯⋯不管你喜不喜歡、中途出現任何狀況,你都得繼續這項遊戲⋯⋯直到四十分鐘後。
  這是上課,不是玩。
  而任何經過太精密計算目的、功效的計畫性安排,不只是遠離了「玩」的最初意義,同時,也命定了只能把孩子帶離「創意」、「趣味」、「想像」這些每一個孩子與生俱來的美好天性,一路急奔向索然無味的人生而已。
  這一切只因為大人的世界競爭太激烈,競爭引起了過多的焦慮,焦慮令愛孩子的父母失了方寸、忘了孩子真正的成長需求,禁不住只想早早為孩子備好將來競爭的籌碼,終於,孩子們自小便失去了身為一個孩子最最基本的權利──自由玩樂、探索的機會。
  我有一個在大學任教的德國朋友向我提過一個台灣現象。她說:「你們台灣的父母都很專業,大家都知道『感覺統合』、『左右腦開發』之類很專業的名詞,在德國,並不是那麼多的父母懂得這些名詞的⋯⋯」
  但是,很遺憾的是我們其實心知肚明這些育兒專業術語名詞的來源,大都是來自於幼教用品、教材的商品包裝宣傳,我們以為讓孩子早早參與最科學的設計課程,便能贏得先機,卻忘了生養孩子其實是所有生物最原始的本能,只要依著自然的節奏行進,成長便會在每一天中慢慢的累積⋯⋯
  我家荳芽過了這個暑假即將上四年級,她活潑開朗,對於這個世界懷抱著好奇與熱情;不上安親班、不寫評量的她,功課也不差;當然,終究還是個孩子,有時也偷懶、耍賴。每天每天,我和她一起生活著,陪她吃早餐、為她準備便當、聽她說遇見的事也唸書給她聽,我總是想起她一歲、二歲時的一些些生活上微不足道的小事,那些事不是她的英語說得多好、也不是數學考了幾分,我始終記得的是她膩在我身上撒嬌的笑、還有她難過時的淚⋯⋯
  蝴蝶妹妹出生時,我已經不只是個理論派的媽媽而已,帶荳芽的經驗令我成為一個更能理解孩子的媽媽,當然,面對與荳芽性格完全迥異的蝴蝶,我還是得重新學習另一些功課,而這些功課便如同荳芽當初帶給我的一樣,充滿挑戰及趣味。兩個女兒,引領我重新過了兩次難得的童年經驗⋯⋯
  這幾年,因為荳芽和蝴蝶,我的書寫總是和孩子相關。但我不認為自己是什麼專家。我不太懂什麼是感覺統合,也不在意左右腦開發,我的所有和孩子互動的理念,完全來自於真實的生活。
  帶孩子,我唯一的信仰是自然的生活。
  對於孩子的生活,我也只在乎讓她們吃飽、睡好、玩夠。
  至於其他的,再說吧⋯⋯

 

 

 

 

 

序    吃飽、睡好、玩夠⋯⋯其他的再說
輯一 關於孩子的生活

※ 愛他,請先了解他的需要
※ 該給孩子多少自由?什麼應該規範?
※ 體貼?還是縱容?
※ 一直聽到NO的孩子,也只能回應NO
※ 與其花力氣糾正缺點,不如看優點
※ 帶孩子出去走走
※ 當孩子生病時⋯⋯
※ 蝴蝶紙片人的飲食之路
※ 孩子的紛爭:被欺侮或欺侮人了⋯⋯
※ 保持幸福的距離


輯二 關於台灣的教育現況
※ 愈早學,愈早放棄
※ 如何為孩子選擇適合的幼稚園?
※ 要不要上全美語的幼稚園?
※ 幼稚園不該有家庭作業
※ 不好玩的學習,都免談
※ 孩子適合給阿公阿嬤照顧嗎?
※ 小小孩也要做家事
※ SOS:請相信孩子有自我修正的能力


輯三 關於閱讀、性格的啟發、才藝的學習
※ 即使妳是一頭小野獸,我依然愛妳
※ 如何培養孩子愛看書的習慣(一):因為喜悅,所以閱讀
※ 如何培養孩子愛看書的習慣(二):造一個閱讀祕密基地
※ 藝術教育:如何帶孩子看畫展
※ 蝴蝶學游泳
※ 從拼圖遊戲學習自我成就的能力
※ 體驗式教育:說是一回事,做了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 關於孩子的才藝課⋯⋯

 

 

 

 

 

※ 體貼?還是縱容?

  平常外出大都開車的我們,前幾天有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蝴蝶百般的央求下,獨自帶著她搭了捷運。台北上下班尖峰時段的擁擠是相當恐怖的,我牽著小小的蝴蝶隨著黑鴉鴉的一片人潮,載浮載沉。蝴蝶剛開始很享受這難得的冒險經驗,被人群一陣推擠之後,我想她感受到些許的不適意了,但仍然乖乖的緊跟著我,沉默的前進。
  好不容易邊走邊擠到了候車口,前面早已排了一條條長長的人龍,我不想冒險帶著蝴蝶擠進滿滿的車廂,足足錯過了兩班車,我們還在候車口等著。
  蝴蝶垮著臉,說:「媽媽,我腳酸……,車子怎麼還不來……」
  我摸摸她的臉,蹲下來,拍拍我的大腿。「來,坐媽媽腿上,再忍耐一下,車子很快就會來了。這是捷運,捷運的意思是車子來得很快也開得很快,不會讓客人等太久的……」
  蝴蝶坐在我腿上後,一眼瞥見我掛著包包的手臂有一條紅紅的勒痕。一臉憂心的問我:「媽媽,妳的手怎麼了?」
  「沒事啦。等一下包包拿起來就好了……」我不以為意。蝴蝶卻伸手拿走我的包包,擺在她的腿上。
  我怕包包太重、壓著她不舒服,邊說沒關係邊要把我的包拿回來掛手上,蝴蝶卻怎麼也不肯,她說:「不要讓妳的手紅紅的,會痛……」
  我不再跟她搶。就這樣,我讓蝴蝶坐我腿上、蝴蝶幫我拿包,我們靜靜的等到車進站……
  另一件事是每天都發生的……
  蝴蝶遺傳了我的鼻子過敏毛病,每天晨起時狀況最明顯。因為不想讓她一早起床就碰到冷水,我時常在她從洗手間出來前便幫她的牙刷擠好牙膏、漱口杯裡注滿了溫水,端端正正的擺好在洗臉臺前,方便她過來漱洗。
  從蝴蝶會自己刷牙洗臉開始,我一直這樣做……
  有一次,荳芽姐姐感冒,起得晚了。我看到個頭小小的蝴蝶站在小椅子上、正仔仔細細的在為荳芽擠牙膏、裝溫水。那模樣,專注、深情,我看著看著,內心滿滿的是感動。剛剛起床的荳芽看見這一幕,和我四目對望,微笑……
  一向看慣我說要讓孩子透過自己動手做而學習獨立的你,心裡一定狐疑著:蝴蝶喊腳酸,妳不趁機訓練她「吃苦耐勞」的能力,竟讓她當椅子坐;每天還像服侍皇太后一樣的幫她擠好牙膏、倒好漱口水,這不是自打嘴巴、太縱容孩子了嗎?
  你的疑問很合理。我也不贊同縱容孩子。
  那麼,如果不要這麼「縱容」孩子,我們來模擬一下另一種可能的處理狀況……
  一個像蝴蝶一樣的五歲孩子和媽媽一起等車,等很久了,孩子受不了了,跟媽媽說:「我腳酸……」
  媽媽勸孩子:「再忍耐一下,車子馬上來了……」
  孩子努力的再忍了一下。不行了!再一次跟媽媽說:「媽媽,我腳酸……」因為是第二次說了,孩子的語氣不像初次的溫和,聽起來有點「盧」了。
  媽媽一聽,心中有點火氣了,音調提高一些。「是你自己說要搭車的,才等這麼一下下,你就不能忍耐嗎?這一點苦都不能吃,以後長大你還想幹嘛!再等!」
  孩子被這麼劈頭一訓,雖然五歲的他還搞不清楚「現在告訴媽媽我腳酸」和「以後長大你還能幹嘛!」到底有什麼關聯,但從媽媽的不耐煩語氣裡,孩子應該可以肯定「現在媽媽罵我了」。我說腳酸是真的呀!為什麼這樣就生氣罵我?孩子無法理解,內心的委曲不知如何說明,只得哇哇大哭起來……
  當著大庭廣眾嚎啕大哭,媽媽又急又氣之下,只好蹲下身來、心不甘情不願的把孩子重重往自己腿上擺。「好啦好啦!不哭啦!一點小事有什麼好哭的……再哭、以後都不帶你出門了!」
  我們模擬的這個可能裡的媽媽到最後其實跟我做了一樣的事──蹲下身來,讓孩子坐在腿上。這個孩子和蝴蝶一樣,到最後都達到了他們最初的訴求、解除了腳酸的痛苦。但是,在媽媽斥罵、指責後,再感受到媽媽「為我做這件事是很不開心」的心情,在這段過程裡,孩子所受的煎熬和否定已經盤踞了他整個心,再也無力體會媽媽其實是因為愛、因為不捨,最終還是當椅子讓他坐的心意了……
  我知道你一定還有另一個質疑──這樣對待孩子,會不會讓孩子誤以為可以對媽媽予取予求,是非不分,終究還是縱容了孩子無限制的放大他的私慾。
  有可能。
  孩子喊腳酸,你當椅子讓他坐。一種可能是孩子學會善意的體貼;另一種可能是孩子養成無法無天、誰都得順我意的習性。媽媽一樣的行為,造成孩子兩種不同的性格養成,這中間主要的差異在於──媽媽平常如何示範是非曲直的原則。
  如果媽媽平常不講是非原則、凡事不分青紅皂白的一律順孩子的意,這個讓他當椅子坐的舉動,孩子自然解讀成「只不過跟平常一樣的順著我而已」。理所當然,便沒有感謝,何來體諒?
  曾經領會過被體貼的溫暖的孩子,才可能學會體貼別人。我在蝴蝶提出需求的第一時間立即回應她,讓她感受到的完全是媽媽真誠的關懷,於是,她也回饋我溫柔的善意(替我拿包包)。這之間的情感交流互動,已不需要再藉由任何道理勸說警惕了。我相信,孩子可以感受到……


 


輯一 關於孩子的生活


※愛他,請先了解他的需要

  荳芽出生前,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母親;因為不預期扮演這樣的身分,便毫無準備。當我初次面對一個五十三公分的軟綿綿小嬰兒時,簡直慌了手腳。我連包尿片都不會,更不敢幫荳芽baby洗澡,一切得仰賴我媽媽。
  我時常趴在嬰兒床邊、眼睛眨也不眨的盯著荳芽看。
  她一句話也不說,心裡都在想些什麼呢?
  她會認得我是她的媽媽嗎?
  我知道她是一個外表有些類似我、但個性可能跟我不太一樣的人。我一點也不了解她,那麼,我該如何理解她的需求?
  我也擔心她喝的奶量夠不夠?如果生病了,她也沒辦法自己表達哪裡不舒服,我該怎麼跟醫生溝通呢?
  更可怕的是,如果醫生問我:「這幾天食慾好嗎?」我的好或不好跟醫生的標準是否一致呢?
  滿腦子疑惑的我,想到了一個土法煉鋼的方式,開始一天天的記錄下荳芽baby的飲食作息,起點幾床、喝了多少奶水、一天便便了幾次,乃至於便便的顏色、分量,我都仔細觀察、翔實記載。等到她長大一些,會翻身、學爬、學走、學講話,有了更多的自我情緒、意念和主張,我的記錄裡便多了每日發生的故事,不再只是吃吃睡睡而已。
  我用立可拍拍下荳芽首次放手、搖搖晃晃走了第一步後跌倒的影像;也錄下蝴蝶堅毅不撓的學爬的畫面。荳芽第一個開口說的字是「花」;蝴蝶第一個認得的國字,也是「花」。
  這些記錄幫助了我了解孩子們生命初期的學習樣貌,荳芽有十本,記錄到她兩歲;蝴蝶也有十本,一樣記錄到兩歲。
  觀察她們的生活飲食、體會她們的心裡感受和所有情緒的起伏,她們好似還在我的肚子裡一樣,與我貼近。漸漸的,我對她們這兩個小女娃兒才有了一點點的了解。因著了解,我才能在她們成長的過程中,感受她們的喜怒哀樂、陪她們一起面對生活的、求學的諸般惱人問題,然後,一同慶祝解決紛擾的喜悅、夜半併肩垂淚人生的無奈……
  除了關照孩子的內心活動之外,媽媽們也需要留意孩子的生理發展。
  孩子有大約近似的成長歷程,我們說的「七坐、八爬、九發牙」,說的便是大部分孩子的生理發展進度,八九不離十。作為一個媽媽,要有這些孩子生長的基本概念,以便協助孩子長得好或及時發覺他的成長緩慢、趁早尋求更專業的醫療救助。
  但,我們同時也得認知,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獨立個體,他們在某些樣貌或特質上會像爸爸或媽媽,但不必然會變成爸爸媽媽的分身,終究,我們還是得讓孩子做他自己。
  同一家的兄弟姐妹也未盡相同,相貌如是,性格也是如此。作為父母的我們,得仔細的去分辨孩子們之間不同的特質,提供適情適性、不一定完全相同的學習資源。
  我家荳芽唸了全美語的幼稚園,蝴蝶唸了蒙特梭利系統的幼兒園;荳芽小一才學游泳,蝴蝶中班已經是水中蛟龍……
  完全一樣的教育資源是假平等。幾千年前孔老夫子已經說:「因材施教」,現在我們普遍的家庭頂多兩三個孩子,沒有道理矇住眼睛、不看異同,兩三個孩子全都一個樣的養。
  開朗的、健康的、自律自發的孩子符合社會的期待,大人帶起來顯得得心應手、少麻煩。怯懦的、多病的、需要人時時驅使叮嚀的孩子,也未見得就磨人。只要我們接受孩子是有各式各樣可能樣貌的,心平氣和的陪伴成長,大約都可以收到來自於孩子們的很好的回饋。
  我時時聽聞很多父母憂心自己的孩子不夠開朗、積極樂觀。我要特別為這樣的孩子說說話……
  這些孩子可能需要比較多的時間作準備,才能融入所處的環境,這類孩子便是所謂的「膽小怕生」的孩子。如果父母不斷的逼迫孩子做他害怕的事,通常只會使孩子變得更膽怯,然後,他的精力和智力便不會用在探索未知,而是用來想辦法逃避壓力。如果大人們可以小心的不逼迫孩子超越他的勇氣極限,他必然會愈來愈勇敢。
  了解一個人需要有很細膩的心,願意去感受對方所感;同時,還要肯花很長的時間投入,耐心的等候。最終,可能還得要有一個開闊寬容的胸懷,接受可能符合你期待或者完全背離你計畫作為的孩子。
《先知》(The Prophet)是我珍藏的書之一。紀伯倫在書中談論到了愛、婚姻、孩子、工作、快樂與悲傷、法律、自由、友誼、善與惡、宗教及死亡等等議題,見解深刻雋永,我在生命中的任何一個時期拿出來讀,都有不同的體會。其中一篇〈論孩子〉,很值得所有為人父母、師長閱讀──

你們的孩子並不是你們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自身的渴求的兒女。
他們是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愛,卻不可以給他們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心靈棲息於明日之屋,即使在夢中,你們也無緣造訪。
你們可努力倣傚他們,卻不可企圖讓他們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倒行,也不會滯留於往昔。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被射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瞄準無限之旅上的目標,用力將你彎曲,以使他的箭迅捷遠飛。
讓你欣然在射者的手中彎曲吧!


以下是原文──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r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s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Carol推薦的關於「認識孩子」的繪本~~
勇敢的小牛仔
我比誰大?我比誰小?
三隻小豬不一樣
我怕黑
野狼盒
都是你的錯!
這個禮物不想送人,我想要!
這條毯子不要丟喔!
布萊恩不想再當小孩

 

 


輯二 關於台灣的教育現況


※愈早學,愈早放棄

  蝴蝶學游泳時,我一路在看課台上看著她整個的學習反應和過程。剛剛開始,因為她怕水,很緊張,她認為自己不可能學會這麼困難的事,恐懼遠遠超過她的學習興致,所以她連試都不想試。後來,透過我和荳芽的陪伴、引導,她經歷了學習一件新事物的完整過程,體會了學習的甘苦,理解了學習的本質。漸入佳境,很享受每週一次的游泳課。
  因為很熟悉學習的模式了,蝴蝶上游泳課很輕鬆,有時會在一旁嬉戲。直到她升了一級,再度面對一個新的學習階段,一開始上課,我又會看到她專注投入的神情,然後,熟悉了,再慢慢出現放鬆的神態……
  蝴蝶的表現,是一個很正常而普遍的學習現象。當我們面對一個陌生的、還不熟練的知識或技能時,自然會繃緊神經、集中精神,全心投入,因為你知道非得如此無法學會。如果面對的是一個自己早就已經學過、已然熟悉的知識或技能,警戒心會降低、專注力不會太集中,因為很有自信,很難有耐心再三反覆學習。
  這個普遍而容易理解的學習行為,我想,任何一個人都曾經驗過。
  現在,我們把對「學習」的理解,拿來檢視台灣普遍的幼稚園教育現象……
  台灣的父母期待孩子要「贏在起跑點」,我們看到很多商品廣告以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作訴求,這一句話在我們這個高度競爭的社會說來理直又氣壯。仔細思索,卻大有問題──賽跑時,起跑點不是大家都應該一樣嗎?要在起跑點就贏,勢必非得作弊偷跑不可。於是,所有父母都知道小一的孩子要學ㄅㄆㄇㄈ拼音,便提前在幼稚園階段偷跑,讓孩子先學會ㄅㄆㄇㄈ拼音,再加上寫寫字,以便應付小一的課程。這其實是作弊。但當所有父母都以這樣的思維來思考孩子的學齡前教育時,集體的惡便成了一種不得不的必然,不正常多了、久了,也成了另一種型式的正常。一旦有一些父母不想讓孩子提前偷跑時,所要面對的不只是大多數人的質疑,更悲慘的是連自己內心那一關都過不了,總是時不時的要懷疑自己會害了孩子、或者是孩子無法承受「大家都會、只有我不會」的挫折。
  大人們把焦點放在孩子與其他人的競賽上,怕輸、怕跟別人不一樣;卻獨獨忘了關照孩子內心對關乎他一生的「學習態度」有什麼樣的感受、認知。
  我家荳芽即將升小四,在她這三年的學校生活裡,我不只留意她的學習、也觀察了其他大部分在幼稚園早早練就十八般武藝的孩子們的小學學習狀況。
  幼稚園大班的孩子或多或少都聽爸媽和老師說過小學生活不像幼稚園自在隨性了,這是個有考試、有競爭,上課要好好坐定、不能起來亂走動的規矩世界。小小孩懷抱著戒慎恐懼的心情上學去,首先發現的是──老師教的這些ㄅㄆㄇㄈ和加加減減的數學都是我本來就會的呀!原來這個叫作「小學」的地方是這麼容易應付的呀!考試也不算什麼!隨便張開半隻眼睛寫,輕輕鬆鬆就考一百分了。很多試題還是以前早就練習過不知幾百次的了……
  這些幼稚園早就學過的東西,小一的孩子不過是來學校再復習一次而已。下了課還得去安親班寫評量的孩子,便是再復習第三遍、第四遍……而,每多復習一遍,孩子的專注力便相對降低一些,因為太有自信,不必集中精神,三兩下就可應付過去。這便是我上面提到的我們一般在面對「學習」時的慣性行為。
小一的孩子理應面對一個「學習」的開始。幼稚園教太多、孩子學太早,於是,小一的孩子只是「復習」。不幸的是,小小孩無法明白這其中的因果顛倒,他們誤以為「學習是學我本來就會的東西」。這錯誤的學習態度足足要延續兩年,因為大部分的幼稚園已經把小一、小二該學的都教完了……
  這兩年,大部分的孩子考試成績差異都不大,沒有一百分、也有個九十幾分,因為大家在幼稚園學的都差不多。我總是勸爸爸媽媽們不要太在意小一、小二的成績,那無法真實的反應孩子的學習成果,只不過是驗收幼稚園學了多少而已。
  因提早學習而引發錯誤學習態度的苦果,一直要到小三才會顯現出來……
  小三的課業內容才是幼稚園沒教過的,孩子們這時才面對了「真正的學習」。一直誤以為學習應該是學本來就會的知識的孩子,一旦發現從這一年開始和以往不同了,焦慮、煩躁和一向的不專注,便嚴重的干擾著學習的心情,自然學習成效不彰,被爸爸媽媽質疑著「一定是不用功,成績在三年級才變糟」的孩子們,真正的挫折由此開始……
  解決之道是被送到安親班寫更多的評量,以換取表面上的好成績。這或許有效。不幸的是,如果因此有效的拿到父母要的好成績,這應該極被慎重看待、思考的有關學習的一切,就此被略去。孩子這一生便難再有機會真正體會學習的意義,只能一路靠不斷的反覆練習來應付接下來大大小小的考試。
而,人生,是無法事先練習的。
  全世界所有學制都設定六歲的孩子上小學,開始精深的語言學習、運筆書寫,是考量到一個人的身心發展成熟度要到這個年紀才可能承擔得起這學習的重量。二歲、三歲的孩子要提早學這些拼音、算數也可以,但因為手眼協調能力的不足、理解感知官能未成熟,學習備加吃力,過多的反覆練習和背誦可以彌補理解能力的不足,讓孩子表現出超乎年齡的學習成效,但是這個代價是孩子因此壞了學習興致、失了學習熱情。
  是不是要以這樣的代價來換取一時的、表象的贏在起跑點,值得所有父母深思哪!
  任何時代、任何地方,只要有人存在,競爭便無可避免。我們永遠無法幫孩子選擇競爭對手,當然也無從料敵機先。所有的競爭,應該由自己開始。你可以輸別人、也可能贏別人。如果你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也願意盡力,然後,可以接受跟別人的輸贏,始終不看輕自己、或者過度放大自己,這便是贏──贏得了真正屬於自己的一生。

Carol推薦的關於「成長」的繪本~~
小兔子的鋸齒耳朵
我自己會啦!
我想要長大
怎麼樣才算長大?

 

 

 

 

 

 

輯三 關於閱讀、性格的啟發、才藝的學習

 

 

※ 即使妳是一頭小野獸,我依然愛妳

 

  蝴蝶現在唸的這個幼稚園以前荳芽姐姐曾經唸過一年大班,帶她們的老師也是同一個人。兄弟姐妹唸同一個學校,很多人會同時認識他們,於是,免不了的會被拿來比較一番,以前姐姐是如何如何、妹妹現在又怎麼怎麼的。這狀況不只會出現在學校,即便是父母親在家也很容易拿孩子們來做比較。很多時候,大人們的立意是好的,總是拿表現好的那一個當模範說給表現比較不如期待的那一個聽,希望激起見賢思齊的效果,但很不幸的是孩子通常無法如父母所願的被激勵,往往是父母一句無心的比較,很容易便在孩子心中烙印下永難磨滅的印記……
  我們的文化裡有一個傳統,就是──愛比較。好像不時時和別人比較一下,便無從定位自己。大人愛比較,從自己的年薪、車子包包的牌子比到小孩的表現優劣,無所不比;孩子自然在潛移默化下,早早也生出隨時和人一較高下的心理。
  我家荳芽和蝴蝶免不了會比較。荳芽性格溫柔、體貼,對所有人都很友善合群,很快就可以融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適應能力很強,很能隨遇而安。蝴蝶個性卻深得我孤僻的遺傳,喜怒永遠形於色,不擅禮貌性的應酬,有話直說,面對話不投機的小孩,才五歲的她也總是很明白的表現出「我不是很想跟你玩」的態度。
  荳芽的個性雖然不一定人見人愛,但還算討喜,在學校很少惹出人際問題。蝴蝶的個性鮮明,極度自我,我時常聽到她自己或者幼稚園老師談及她和某某同學不一起玩的紛擾……
  我很明白我們的社會是怎麼看待荳芽和蝴蝶這樣的孩子。荳芽比較容易被接受,蝴蝶要面對比較多的衝撞和別人的壓抑、曲解。再講白一點,蝴蝶可能會是被認為比較不聽話的小孩。所幸我自己從小在學校也不是個乖乖牌的好孩子,我很能理解蝴蝶的處境,也打算陪她面對將來可能會遇見的挫折。這樣的孩子,身邊有一個可以同理她心情的人,對她的成長是很重要的……
  有一陣子蝴蝶回南部玩,回來後時常自己唸唸有辭的唸著:「一個蛋分兩半,一邊是混蛋,一邊是王八蛋。」原來是小表哥教她的。小孩學語言,永遠是從一些押了韻的韻文開始。韻文容易引起孩子的興趣是因為唸來像唱歌,韻腳的規則性也令孩子覺得容易掌控學習,足以引發孩子的學習熱度,所以他們會一唸再唸。蝴蝶在家唸這些內容不是太文雅的韻文時,我通常只是笑笑,並不會厲聲糾正她不該唸這些不雅的句子。但是,她到學校唸時,情況可就不一樣了……
  有一天晚上,我照例和荳芽、蝴蝶聊她們這一天來的學校生活。我問蝴蝶:「今天在學校好不好?」
蝴蝶說:「不好。」之後,她告訴我她在學校罵同學王八蛋、被老師糾正了。
  我知道她罵人的王八蛋來自於她最近時常唸的那段韻文,才五歲的她可能也不是很清楚王八蛋的意義。她只是隱約知道這是句可以用來罵人的話。
  我明白她的想法也可以理解學校老師處理的原則。我不能說蝴蝶的作為是對的,但她也不至於真是個壞孩子;學校的老師是不是可以深入去理解孩子表象話語底層的天真想法、或者可以明白每一個孩子的個別差異而採取不同的引導方式,我不得而知,但在老師的立場,立時糾正一個孩子不雅的罵人行為至少是沒有錯的。
  我無法袒護蝴蝶,但也不想在她這麼小時就太扭曲她的性格、高壓逼迫她想也不想的順服在大人對乖小孩的期望下。
  於是,我對蝴蝶解釋:「妳在家唸一半是王八蛋時,媽媽沒有說妳不能唸,是因為妳是自己唸,沒有影響到別人。但是,妳到學校去用『王八蛋』說其他同學時,就是罵人了。老師糾正妳是對的,妳不應該用這樣的話罵人。王八蛋的意思是罵一個人忘了他家的曾曾曾阿祖、阿祖、阿公和爸爸,一個人忘了他自己的祖先,就是個很不好的人,妳這樣罵人家,是件很嚴重的事……」
  蝴蝶好似聽懂了我的解釋。
  我問她:「以後在學校可不可以不要這樣隨便亂罵人?」
  蝴蝶回我:「那是因為那個同學如何如何,所以我才這樣罵他……那好嘛,我以後不要罵他王八蛋,罵別的好了……」還是很倔強!
  一旁的荳芽早忍不住了,跳起來訓蝴蝶。「媽媽已經跟妳講得這麼清楚了,妳還聽不懂嗎?不要在學校罵人!妳在學校被老師糾正,媽媽也會難過,妳幹嘛老做一些讓媽媽傷心的事……」
  我一聽荳芽這樣說,眼眶就紅了。自己的姐姐尚且會這樣指責她,我想到以後蝴蝶不知還要受多少這種以「道德正確」為名、不允許自我思考後再作調整的挫折,心裡便覺得無比的悲傷……
  但我實在不知道要用什麼話再讓才九歲的荳芽和五歲的蝴蝶理解這些,只好強作鎮定的佯裝沒事,轉身說:「好啦!我們要準備洗澡囉!」
  我在更衣間準備衣服時,一個轉身,荳芽和蝴蝶站在我身後,蝴蝶眼眶紅紅的,對我說:「媽媽,妳不要為我難過,我會照妳說的做到,以後不在學校罵人了……」邊說已邊哇哇哭了起來……
  原來是荳芽發現我眼眶紅了,帶蝴蝶來跟我道歉、保證以後不再犯。
  我幫蝴蝶擦擦眼淚,順手一起拉過也哭成一團的荳芽。「我不是在哭蝴蝶不聽話,我是捨不得看到妳們沒有時間去想想自己應該做什麼就被壓著一定要怎麼樣,我不喜歡看到這樣,不管妳們現在做對做錯,都要自己去想想為什麼會這樣。我也不要妳們因為怕我傷心就去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妳們要為自己做呀!我喜歡看到妳們自己想清楚後、很開心的為自己做……只是這個很難,妳們還太小,一下子不一定可以做到,我只是要妳們知道……」
  我終究還是講了一堆我也不確定荳芽和蝴蝶可以聽懂多少的話……
  要透過自己思考而不是去和別人比較來理解自己、清楚定位自己,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很多人窮其一生還不一定做得到,我們所能為孩子做的,便是讓他們知道「不管你是個怎麼樣的孩子、不管你在別人眼中是怎麼樣不社會化的小野獸」,我都願意一直在你身邊陪你;也不管你是不是會改變,我永遠愛你……


 

Carol推薦的關於「了解孩子性格」的繪本及親子教養書~~

三隻小豬不一樣

我怕黑

我比誰大?我比誰小?

艾伯特想東想西:所有事情都可以停下來嗎?

全部都是我的寶貝

布萊恩不想再當小孩

如何盡早發現孩子的天分?